什麼是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 (丙肝) 由丙炎病毒引起,而丙肝病毒分為6種基因型。所有基因型都可引致急性或慢性肝炎,後者可發展成肝硬化或肝癌。丙肝病毒可通過母體、血液 (如共用針筒)、性接觸傳染。

丙肝病毒的潛伏期為2星期到半年,可能出現的病徵包括皮膚和眼白變黃、疲倦、腹部不適、小便顏色加深如茶色。已確診的丙肝病人需定期進行血液肝功能及身體檢查和跟進,以確保肝臟健康。


高危人士如乙型肝炎帶菌者、慢性肝炎和肝硬化病人,應每6-9個月接受一次肝功能和甲胎蛋白血清測試,並配合肝臟超聲波檢查,以盡早發現任何異常情況或腫瘤並進行治療。而一般市民,尤其是脂肪肝和肝纖維化的高危人士如肥胖、嗜酒、缺少運動、三高患者,也建議定期進行肝臟檢查。



本中心供以下血液及身體檢查來診斷及跟進丙型肝炎情況:

  • 血液檢查:

丙肝病毒核糖核酸

(HCV-RNA)

是丙肝病毒遺傳物質的其中一種,若血液測試結果呈陽性,表示血液中有丙肝病毒的存在。

丙肝病毒抗体

(Anti-HCV)

當人體感染到丙肝病毒後會產生抗體,但丙肝抗體卻沒有保護作用(與乙肝表面抗體不同)。所以若檢查呈陽性,只表示曾感染丙肝病毒。


  • 身體检查(以下两者都是非無痛楚及無副作用的檢查

超聲波 (Ultrasound)

可檢查到較明顯的肝硬化及併發症如腹水。

肝纖維化掃描 (Fibroscan)

非入侵性檢查,以震盪波及超聲音波量度肝臟是否有受慢性肝病影響以致纖維化或硬化。但未能反映肝臟發炎程度,同時肥胖人士或不適用於這項掃描檢查。



慢性丙型肝炎治療

不同基因型的丙肝病毒會對不同藥物治療產生不一樣效果,所以丙肝患者接受治療前有可能需要檢驗丙肝病毒基因型,從而得到適合的治療。基因型1 是最難治療的基因型病毒,香港約6 成患者均感染此型。而基因型2 和3 較易治療,成功率可達80-90%。


本中心提供以下的口服抗病毒藥:

a) 阿蘇納普雷韋 (Asunaprevir)

b) 利巴韋林 (Ribavirin)

c) 索磷布韋 (Sofosbuvir)

d) 索磷布韋/ 來迪派韋 (Sofosbuvir/ Ledipasvir)

e) 索磷布韋/ 維帕他韋 (Sofosbuvir/ Velpatasvir)

f) Elbasvir/ Grazoprevir


除了口服抗病毒藥,另一類是皮下注射的干擾素,有抗病毒及刺激免疫系統作用。本中心有提供長效干擾素,即聚乙二醇干擾素alfa,干擾素的副作用可能較口服藥多,因此患者於用藥期間需接受醫生嚴密監測。


新一代綜合治療,使用兩種直接抗病毒藥 (Direct-acting anti-viral, DAA) 針對基因型1丙肝病毒

a) 索磷布韋 - NS5B 聚合酶抑制劑

b) 雷迪帕韋-  NS5A 抑制劑

以上兩種藥物都能針對抑制特定鈿盹蛋白,控制丙肝病毒在體內持續複製,使受病毒感染的細胞逐步死亡,從而清除病毒。據醫學研究發現,持續使用此綜合藥物治療12星期,病毒反應率高達96-100%



注意事項:

  • 超聲波檢查前四小時需禁食。檢查時醫生或護士會用儀器輕按腹部,過程無創無痛。
  • 肝纖維化掃描檢查前兩小時需禁食。檢查時醫生或護士會用儀器輕按腹部,過程無創無痛。